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4月04日
农业增智助力农民增收
阅读量:6349
本文字数:432
本报讯(记者 王智聪 丁圣)在弶港镇双墩村华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植保无人机满载药液,均匀洒向500多亩油菜植株。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地面同步作业,高效完成农药植保任务。“今年我们新购置油菜精量播种机和无人机,减少劳动力投入,油菜亩产增收400多元。”农场负责人唐卫华在这场市农机推广站组织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观摩中介绍。
通过智能物联网、智慧无人机、田间作业机器人等“机器换人”科技手段,“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成为农业生产新常态。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副站长周剑铭表示,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是提升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通过智能化精量播种、高效植保、低损收获和绿色烘干等技术手段,不仅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全市农业智能化进程再加速。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121.6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22万台(套),建成烘干点147个,谷物烘干机保有量达780台,批处理能力达1.87万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 《东台日报》东台日报社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1021319号